永宣宮廷造像美在哪里?

▲明永樂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大明永樂年施》款 高20.2 cm
拍品信息: 香港蘇富比2017秋季拍賣會 《密慧禪心-菩薩道珍藏及其他佛教藝術精品》專場
成交價: 9,100,000 HKD
一尊佛像上有兩個地方的明顯特色,那一定是在一個歷史階段,漢地和藏區的文化、藝術有密切的交流,事實上,我們要尋找永宣造像的源頭,會發現這個源頭并不在明代,而是在元代。
從元代開始,歷朝的封建統治機構都非常重視和藏區高級僧侶集團的聯系,尤其是永樂帝。永樂帝極為重視周邊地區與中央政府的關系,推行“羈縻”政策,一邊大封僧官建立制度,一邊頻加禮遇以結其心,這一切都是為了積極凝聚藏傳佛教僧眾對明朝皇權的向心力,強化中央政府管轄西藏的上層建筑和社會基礎。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永樂佛造像藝術獨特風格的出現,成為歷史的必然。
明代的宮廷有這么有一個規定,凡是三教受封為“國師”以上的僧俗官員,都有資格派代表進京朝貢,貢品呢,自定。
我們都知道,進貢并不是單方面的贈予禮品,藏族官員入朝進貢的同時,明代政府也要給予回賜。而且,回賜的價值都是數倍于貢品的。
各類的佛像,特別是金銅佛像因為價值比較昂貴,又由于僧俗官員的特殊性,這種佛像就成為了明朝廷賞賜官員的不二選擇。不僅如此,明朝政府當時還允許朝貢的人員往來經商,有些受賜物品還在沿途出售。因為朝貢名利兩收,藏區首領競相前往,代代相效,隨行人員也越來越多,以至于后來朝貢使團絡繹不絕,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后來的數千人。
出自宮廷的“永宣造像”數量,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融合
▲明 永樂至宣德 轉輪王坐蓮花手觀音菩薩 高24.5cm
拍品信息: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賣會 《景元(二)—斯彼爾曼等典藏西天梵相三尊》專場
成交價: 16,675,000 RMB
明代早期,隸屬于“御用監”的“佛作”是宮廷專門制作佛教造像的機構。永宣時期,技藝精湛的工匠在官吏的監督下,依據宮廷要求和藏傳佛教定型的造像模式,融入內地傳統的審美情趣、表現手法和工藝特點,按照嚴格的量度和儀軌統一制作佛像。
永宣佛像之所以美,是因為其將漢藏造像元素融為一體。審美主體是漢族的,雕塑母題是藏族的,嚴格遵循藏傳佛教圖像的規范,但在藝術表現上又與藏族原型不同。永樂佛像把漢藏藝術因素巧妙結合,水乳交融,形成它獨特的藝術風格,雍容而不失秀逸,渾厚之中透著溫文爾雅。時至今日,美輪美奐的永樂宮廷金銅佛像,依然讓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的僧俗信眾為之傾倒。
永宣造像的主流為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佛母和護法,造型端莊秀麗、衣飾繁復華麗、做工精巧細致、鎏金飽滿肥厚,既為宮中內設佛堂自用,又作為珍貴的禮品賞賜給來朝貢的西藏各派宗教領袖。這些佛像的面部寬平,軀體結構勻稱,寬肩細腰,造型端莊大方。四肢粗壯,肌肉飽滿,細部刻畫精細入微。衣紋采取中原地區表現手法,優美流暢,質感頗強。裝飾上亦吸收中原地區傳統手法,特別是菩薩和女性尊者胸前及腰部的U字形聯珠式瓔珞,體現了中原地區傳統的審美情趣。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