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門窗上的人物雕刻藝術
2018-11-27 10:22:14 來源:澎湃新聞 已瀏覽次
中國雕刻藝術的歷史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古人將象形文字和圖騰刻在各類器物上,用以記錄或祭祀,而建筑上的木雕源于何時,還沒有明確的說法?!蹲髠鳌分杏涊d春秋戰國時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dān yíng kè jué柱子漆成紅色,椽子雕著花紋)”的常規做法,距今約2500年了。
大唐的建筑和雕刻工藝更是宏偉大氣,影響深遠。其后宋代《營造法式》中記載了關于建筑木雕的詳細做法和圖樣,說明在五代兩宋時期,建筑木雕的發展已相當成熟。至明清兩代,木雕技藝相當高超,尤其中國南方浙江、徽州、福建一帶,木雕匠人眾多,風格多變,建筑中木雕畫面構圖更加立體化,引人入勝。

安徽博物院徽派雕花民居建筑
建筑史上的變革大的劃分可歸為三大時期,分別為秦漢、唐宋、明清。學術界尚且沒有分出高下定論,但是論木雕的最高成就,非明清莫屬,而明清木雕的呈現又以建筑上的雀替、隔扇和門窗上居多。當時的木雕在構圖上又可以分成人物、動物、植物三大題材,后面我們將用三期文字加圖片的形式逐一去了解每一類型取用的意義。在人物題材上主要是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世俗人物。
歷史人物的選取上主要凸顯的是儒家思想忠、孝、節、義,比如體現忠的有“岳母刺字”、體現孝道的“二十四孝”系列、體現氣節的“蘇武牧羊”與“四愛圖”,體現義的“三國人物”或“水滸人物故事”。

“蘇武牧羊”腰板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桃園三結義”腰板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木雕中神話人物較多的有“八仙系列”“西游記系列”及“彌勒”“和合二仙”“天官”“財神”等。這些無不體現當時封建社會形態下戲曲、文學作品對人們的影響。

“八仙之鐵拐李”隔心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托塔天王”隔心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世俗人物故事的選題是明清后期內容最為豐富的,它常取用生活里喜聞樂見的一些場景圖,是世人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或滿足的真實寫照。

“漁樵耕讀”腰板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衣錦還鄉”隔扇門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合家歡” 隔扇門局部 清代 觀復博物館藏

觀復博物館門窗館觀復博物館門窗館
以上的案例會讓我們發現無論木雕人物屬于哪種題材類型,都利用形、光、空間組成視覺整體,給人視覺上直接的沖擊和想象力上的延伸,為建筑表達增加美感的同時為俗世生活增添趣味。
觀復文物攝影:觀復胡胡
觀復博物館(北京館)參觀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上海觀復博物館參觀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37層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