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民間文物藝術品活起來!
“十三五”期間,文物保護工作將如何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中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針,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他指出,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在指示中,總書記對廣大文物工作者也提出殷切期望,“各級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習主席十九大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文物網收藏聯盟是由北京中藝文投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聯動各地收藏服務企業、授權合伙人合力打造的藏品標準化服務體系。聯盟將與產業鏈上下游機構、媒體通力合作為收藏家、藝術品投資人建立收藏品傳播、流通的可信服務平臺。
中藝文投以互聯網思維創立,致力于以科技與大數據服務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藝術品投資及藝術品收藏領域。
十年耕耘,已打造出中國文物網、小文來了、跟小文一起賞文物、老窯瓷博物館、藝融美術館等多個傳播、展覽品牌。
?2011年率先開發文物藝術品電子身份證,首創文物藝術品溯源理念并成為工信部示范項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2012年建立藝融美術館,開始將線上資源落到線下形成O2O模式,并在首都文化核心區琉璃廠建立第一個展示平臺。
?2013年與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文物鑒定委員會聯合引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核考古實驗室古陶瓷科技檢測技術,首創科檢+目鑒的古陶瓷鑒定新模式。
?2014年成立北京晟永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獲取文物拍賣資質,正式進入文物拍賣市場。
?2015年公司主導的首個地方文物藝術品數據標準獲得頒布實施,為文物藝術品大數據做好準備。
?2016年設立老窯瓷博物館,在琉璃廠地區落地古陶瓷展覽展示平臺;獲得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琉璃廠藝術品交易平臺資格。
?2018年老窯瓷博物館首部民間藏品展覽專輯《龍泉窯瓷器展藏品集》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
多年來公司與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核考古實驗室、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專業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院文物保護管理研究所、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藝術品收藏研究專業委員會、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等多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目前公司業務涵蓋文化資訊傳播、圖書出版發行、藝術品檢測鑒定、價值評估、交易拍賣等文物藝術品全產業鏈服務。
我們的使命:共建藏品標準化服務共生生態
我們的愿景:讓沉睡的古代藝術品活起來
責任編輯:小文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