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守真·王向東書法作品展”在京開幕
11月9日上午,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辦的“抱樸守真?王向東書法作品展”在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拉開序幕,讓到場的嘉賓共同感悟其書法藝術。此次“抱樸守真?王向東書法作品展”將展出王向東先生的160余幅書法作品,這不僅是王向東對自己近五年的創作歷程和藝術成果的梳理,更是對祖國七十周年華誕的獻禮展,也是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藝術成果的一次推廣展。
開幕式活動現場
展覽現場
原中宣部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原經濟日報社長、中書協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武春河、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國、原國家物資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桓玉珊、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王金祥、中央國家機關書協理事、著名書畫評論家程秉洲、人民日報海外版黨組書記、中央國家機關書協理事李建興、原總后勤部副部長孫志強中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禮恒、信陽學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王北生、文化部司長李澤林、故宮博物院展覽部美術室主任李磊、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館長吳華等多位領導及嘉賓共同出席了開幕式,一起感受王向東先生呈現的風格特色與藝術成就。
開幕式嘉賓 從左至右依次為:書法家王向東、人民日報海外版黨組書記、中央國家機關書協理事李建興、中央國家機關書協理事、著名書畫評論家程秉洲、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王金祥、原國家物資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桓玉珊、原中宣部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原經濟日報社長、中書協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武春河、原總后勤部副部長孫志強中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禮恒、信陽學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王北生、文化部司長李澤林、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國
王向東先生的書法,最早受到王羲之、王獻之兩位名家大作的熏陶。從蘇、黃、米、蔡到鮮于樞、董其昌等歷代名家他都認真地研讀、臨摹,潛心鉆研、臨習、創作。王向東對真、草、隸、篆無不涉獵,又將自己對于道家思想深刻的感悟融合其中,講究陰陽平衡,對立統一。其作品本真淳樸,國韻豐實,書道精美,王向東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向更多的人展示國學獨特的魅力和書法帶來的樂趣。
北京電視臺主持人王蕾主持開幕式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國致辭
開幕式上,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國代表此次書法展的主辦單位首先對出席開幕式的嘉賓表示感謝與歡迎。談及王向東先生的書法展,王建國副會長表示,能獲此藝術成就,得益于王向東對書法藝術的堅守與追求,得益于王向東對國學的研學與厚讀,得益于王向東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這應該是他的創作源泉和使命所在。
著名書畫評論家程秉洲致
著名書畫評論家程秉洲在欣賞了王向東先生的書法作品后表示,“王向東先生的書法,書中有文,書中有道,書中有仁,無一不體現了他自身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念?!?/p>
人民日報海外版黨委書記、副總編輯李建興致辭
人民日報海外版黨委書記、副總編輯李建興發表致辭,祝賀“抱樸守真—王向東書法作品展”的順利開幕,并表示:“王向東先生的書法作品體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彰顯著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向東的作品無一不是他對中國漢字的藝術探索、藝術創造和藝術表現,既展示了他深厚的傳統功力,又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氣息?!霸趨⒂^了王向東書法作品展之后,李建興對于其書法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此次展出的書法作品,能感受到王向東先生“氣象正大有精神,師古出新能傳神,章法氣韻顯風神”的深厚藝術功底。
原經濟日報社長、中書協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武春河致辭
原經濟日報社長、中書協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主席武春河對王向東先生的書法作品給予了很高的點評:一是傳統的根基扎得很深,王向東的書法立足于傳統,二是其作品能看出王向東先生有扎實的功力,三是有潛力有創新,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
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館長吳華向王向東頒發證書
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館長吳華向現場嘉賓簡單介紹了美術館的情況,位于北京市市中心東長安街北側的北京視覺經典美術館,曲徑通幽、精巧典雅,是一座融展覽、收藏、交流、研究和普及美學教育于一體的小型多功能藝術展館。為了記錄本次“抱樸守真?王向東書法作品展”,吳華女士還為王向東先生頒發了視覺經典美術館的證書。
王向東向嘉賓介紹作
此次書法展,不僅是王向東對于自己多年研習書法的一次匯報展示,更是對人生價值觀和藝術價值觀的一次總結。王向東在發言中表示自己在實踐探索中發展方向逐漸清晰,并將其主業定向為堅守書法精神,秉持書法本色,傳承書法藝術,發展書法事業。王向東向此次書法作品展的主辦單位——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表示感謝,并希望能通過此次展出表達自己抱樸守真之愿望:一是獻禮祖國;二是回報公眾;三是開啟新程。
開幕式嘉賓合影
展覽采訪
本次書法展的順利舉辦,為文化藝術創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廣大書法愛好者在欣賞這些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和感受書法藝術的韻味,也將進一步激發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文化創作的活力。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