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正在展示技藝。東安供圖 湖南永州東安縣首屆老師傅民俗文化藝術活動17日在東安縣鹿馬橋鎮金江河畔的馬坪村舉行,當地眾多糖匠、木匠、篾匠、棕匠、鐵匠、石匠、砌匠、補鍋…[全文]
3月8日,農歷“二月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標志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那么,“龍抬頭”的說法源自哪里?一些習俗有何寓意?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社科院研…[全文]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6日,傳統的“驚蟄”節氣到來了。 它是二十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每到這時,氣溫一般回升比較快,全國各地春意更濃。民間把驚蟄…[全文]
甘肅隴南市白馬人民俗文化《池歌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赴新西蘭演出是首次走出國門。圖為演員表演《池哥晝》。鐘欣攝 儺舞池歌晝、打墻舞、祝酒歌、火圈舞……來自甘肅隴南市白馬人民俗文化藝術團的演員們身著盛裝、頭戴面具,扮成“山神”…[全文]
壹 下婿 新郎到女方家迎親受戲弄 下婿之俗出現于南北朝時。當時的少數民族結婚有“欄門”之俗,對新郞百般刁難,以確立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事實上少數民族婦女的工作能力及…[全文]
2月20日,在香粉鄉十六古龍坡會上,當地群眾和游客在觀賞表演。 當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舉行十六古龍坡會。香粉鄉及周邊鄉鎮的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吹蘆笙,跳踩堂舞,一派喜…[全文]
2月20日上午8點半,南京城墻的8個登城口解放門、東水關、中山門、集慶門、定淮門、標營門、武定門和中華門同時開放,眾多市民來到解放門,參加“正月十六爬城頭,我們都是追夢人—…[全文]
2月14日,江蘇阜寧縣舉辦第四屆民俗慶典“打春?!濒叻俏镔|文化遺產展演。 “打春?!庇纸斜迌x、迎春禮,是中國農耕文化中歷史最悠久的禮俗之一,流傳于蘇北等地區,寓意來年…[全文]
盱眙元宵節民俗匯演 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五,江蘇省盱眙縣龍蝦節廣場金龍飛舞、鑼鼓喧天,“歡樂山城”2019盱眙縣第七屆元宵節民俗會演精彩上演,來自全縣13個鎮、街道…[全文]
“南社先賢”上臺贈書、“九彩龍”翻騰嬉戲、“清明上河圖”驚艷全場……2月17日正月十三,在滬郊金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張堰鎮,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特色民俗展演活動,近萬名群…[全文]